当前位置:看谁名人网>专家

郑国锠

来源:看谁网 | 作者:小白 | 发布时间:2024-02-13 18:02
郑国锠
郑国锠(1914.3.30-2012.12.10) ,江苏常熟人,植物细胞生物学家、 中国细胞生物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

人物百科

郑国锠(1914.3.30-2012.12.10) ,江苏常熟人,植物细胞生物学家、 中国细胞生物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基本资料

  • 中文名称:郑国锠
  • 类别:科技
  • 类型:明星
  • 标签:植物细胞学家
  • 出生地:江苏常熟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籍贯:江苏常熟
  • 毕业院校: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威斯康星大学
  • 职业:植物细胞学家
  • 地区:中国
  • 人气:99

详细介绍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3月30日,郑国锠出生在江苏常熟县东张南街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高中师范科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员。郑国锠在家乡读完小学,进入太仓中学,克服家境困难,读完初中。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太仓中学师范科就读。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太仓中学师范科毕业,考入江苏医政学院卫生教育科,一年后毕业,任常熟县教育局卫生教育指导员。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郑国锠开始流亡长沙,郑国锠抱着“科学救国”的信念,坚持自学。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夏,郑国锠考取了迁往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博物系。

1943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博物系,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考取重庆国立中央大学研究生。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夏研究生毕业,郑国锠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为《摇蚊唾液腺染色体的来源、结构及其与核仁关系的综合研究》。同年底,郑国锠获得奖学金到美国田纳西大学攻读研究生。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7月,郑国锠转到威斯康星大学植物系细胞研究室当研究生兼研究助理。郑国锠的导师是著名细胞学家、英籍教授CL赫斯金斯(Huskins)。

1949年-1950年,郑国锠在美国《遗传杂志》发表的有关延龄草、洋葱体细胞染色体减数分裂的两篇论文。

1950年底,郑国锠以《洋葱低温处理及体细胞染色体减数的数量分析》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1951年1月,告别导师赫斯金斯教授回到中国。

1965年,郑国锠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百合花粉母细胞,发现在染色质穿壁之前,先出现细胞质中细胞器(液泡、线粒体、造粉质体)的穿壁运动,都是从胞间通道穿向另一个细胞。证实了细胞融合是正常现象。

1973年,郑国锠提出假说,认为“核液的川流运动对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运动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而原生质中收缩蛋白的主动伸缩运动却是染色质穿壁运动的主要动力,原生质川流运动和染色质穿壁运动所需要的能源是有氧呼吸后所生成的能,通过ATP释放高能磷酸键形式供给的”。这个假说在对百合、蚕豆、黑麦和洋葱的研究中得到了直接证据。

1977年8月,由教育部在北戴河召开的生物学教材建设会议决定,由兰州大学郑国锠教授编写《细胞生物学》高校教材,并草拟《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同年10月,郑国锠受命草拟的教学大纲被成都教材会议审议通过。

1984年7月,郑国锠又亲自主持了在兰大举办的细胞生物学试验讲习班,促进了各校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顺利开设。

1998年,发表在Protoplasma杂志上题为“百合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I纤维素酶的细胞化学定位及其与次生胞间连丝形成的关系”一文,解答了国际上几十年来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即阐明了形成胞间连丝所需的酶出现的时间和部位。

2003年12月,郑国锠荣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后,将所获20万港元奖金全部捐赠给兰州大学,设立了“郑国锠生命科学奖学金”,用于奖励学校生命科学学院品学兼优的本科生。此外,每年还定期悄悄向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捐出数额不菲的善款。

2012年12月10日15时06分在兰州逝世,享年99岁。

郑国锠作品

相关人物

以上是有关郑国锠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图片、作品介绍大全,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kanshei.com/mingren/zhengguo_-93675.html
相关资讯
TOP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