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谁名人网>文化

董作宾

来源:看谁网 | 作者:小白 | 发布时间:2024-02-12 14:04
董作宾
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895年3月20日 ),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甲骨学家、古史学…...

人物百科

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895年3月20日 ),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 在甲骨学、年代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

基本资料

  • 中文名称:董作宾
  • 中文别名:董作仁;彦堂(雁堂);平庐
  • 类别:文化
  • 类型:明星
  • 标签:甲骨学家 古史学家
  • 时间:1895年3月20日-1895年3月20日
  • 出生地: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长春街(现解放路)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籍贯:河南省南阳市
  •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研究所
  • 职业:甲骨学家 古史学家
  • 地区:中国河南省南阳市
  • 朝代:近现代
  • 人气:103

详细介绍

民国十二年(1923年),董作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民国十四年(1925年)到十六年(1927年),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民国十七年(1928年)到三十五年(1946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到次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49年以后兼任台湾大学教授,1956年-1958年任香港大学、崇基书院、新亚书院和珠海书院研究员或教授。1963年病逝于台湾。

董作宾的学术论文共计约200篇,内签除甲骨学外,涉及商朝历史的许多方面。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二十三年(1934年)曾8次主持或参加殷墟的发掘,随后专门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主编的《殷虚文字甲编》和《殷虚文字乙编》二书,共选录抗日战争以前1至15次殷墟发掘出土的有字甲骨13047片。民国二十年(1931年)在《大龟四版考释》一文中,首先提出由“贞人”可以推断甲骨文的时代。之后又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全面地论证甲骨断代学说;并将殷墟出土的甲骨又划分为5个时期。从而使甲骨文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还根据甲骨资料,探讨殷代年历之学,著有《殷历宏》。

董作宾作品

相关人物

以上是有关董作宾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图片、作品介绍大全,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kanshei.com/mingren/dongzuobin-87759.html
相关资讯
TOP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