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谁名人网>专家

张煦

来源:看谁网 | 作者:小白 | 发布时间:2024-02-13 18:02
张煦
张煦(1913年11月6日-2015年9月12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通信工程学家,上海交通…...

人物百科

张煦(1913年11月6日-2015年9月12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通信工程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光纤通信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基本资料

  • 中文名称:张煦
  • 类别:科技
  • 类型:明星
  • 标签:通信工程学家
  • 时间:1913年11月6日-2015年9月12日
  • 出生地:江苏无锡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籍贯:江苏无锡
  •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
  • 职业:通信工程学家
  • 地区:中国
  • 人气:103

详细介绍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11月6日,张煦出生于江苏无锡。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年方14岁的张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预科班。交通大学对于张煦是理想开始的地方,在交通大学长达7年的学习,奠定了伴随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同年任职于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张煦考取了国家公费留学生,到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通信工程学科,专攻长途电话通信。张煦在美国共学习4年,第一年取得了硕士学位,第二年在纽约长途电信公司和机房实习,增长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当2年期满时,由于成绩优异,又获得奖学金,开始在哈佛读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磁控管负电阻特性分析》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1936-194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先后获科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学成回国,开始通信科学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任交通大学教授。在交通大学开设《无线电工程》和《长途电话工程》,开中国电信科技事业之先河。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年轻丧偶的张煦在茅以升家中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院院长李谦若千金李梅邂逅,张煦时为茅以升的秘书,茅以升受命主持出国人员派遣工作,张煦参与考试出题,他的才学和人品都深得茅以升的器重。是年9月15日,张煦与李梅喜结连理。1949-1952年,张煦兼任沪江大学教授。1956年,张煦只身调往四川,参与创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家庭重担全部落在李梅一人身上。

1957年,翻译出版了《通信论简述》,是国内首次推出的在信息论领域的优秀科技书。6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1965年,编著了《晶体管电路分析》、《载波机中晶体管电路计算原理》,是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第一本教材。

1978年,起回到上海交通大学,先后担任电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名誉系主任。

1980年,开始讲授“光纤通信原理”。编写出版了《晶体管电路分析》、《数据通信》、《光纤通信技术》等10余本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1985年,应英国皇家工程学院邀请,协同林宗琦教授前往出席欧洲威尼斯国际学术会议,并到伦敦大学参观。

1986年,中国科学院在征得国务院同意后由其技术科学部组织一些学部委员(院士)对国家建设的几项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报告,张煦受托研究“通信的合理结构”这项专题,他先在两次学部扩大会议上发言,旋即进行调查研究,并在征询了国内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写成了题为《通信技术、经济与政策》的咨询建议,全文长达5万字。

1988年,以张煦等为首的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通信合理结构”课题组提出了“按照商品经济规律改革中国通信管理体制”的专题研究报告正式上报国务院,从此引发了中国电信领域的新一轮快速发展,同年张煦受到国家科委、计委和经委的联合表彰。

1994年,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前往出席光纤与无线国际学术会议。

2001-2002年,曾多次应邀前往上海市兄弟院校向青年教师和同学作大型学术报告。这包括上海大学通信学院、同济大学研究生会、东华大学信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上海海运学院,受到广大听众欢迎。

2015年9月12日7时58分,张煦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102岁。

张煦作品

相关人物

以上是有关张煦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图片、作品介绍大全,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kanshei.com/mingren/zhangxu-93593.html
相关资讯
TOP 目录